树立“诗和远方”文旅融合的实景演艺探索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于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进入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已然成了明显的既定趋势,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个城市已经组建了一百多个文旅集团。旅游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不管是故宫、天坛、兵马俑等传统旅游资源,还是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等新兴旅游设施,都离不开文化;而文化对内满足人民需要、对外扩大国际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旅游。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实施的背景下,伴随着2018年4月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挂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全国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文化和旅游的主体都是人,它包括文化活动载体、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的心理欲望、人类的审美需求同构与实现。因此,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文化、旅游两者内在的本质要求和共同的发展方向。要持续吸引新时代广大文化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力,极富文化底蕴和时尚科技表现手法,能满足更高精神层面需求的文旅游融合产品毋庸置疑成了文旅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式与此,近来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雨后春笋版遍地开花……
从2004年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策划的《印象·刘三姐》开始,文化旅游演艺市场至今已经进入第12年,不仅包括山水盛典、宋城演艺等在内的多家公司不断布局,市场上也已形成了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以《宋城千古情》为代表的“千古情系列”;以《又见平遥》为代表的“又见系列”等知名旅游演出品牌。
早在2010年,推出《宋城千古情》等系列作品的宋城演艺就已在创业板上市。此外,经营《云南映象》的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公司,也已在2014年登陆新三板。目前文化旅游演艺公司还在试图扩大自身市场和规模,甚至将触角伸向海外,其中宋城演艺在2016年11月发布公告称,为发挥文化演艺核心竞争力,公司全资子公司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一期总投资20亿元建设澳大利亚传奇王国项目。不仅民间资本积极投身海外文旅演艺产业实践,作为是陕西省政府授权的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机构,引领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先导者和践行者——陕西旅游集团也于2017年11月宣布,由旗下朗德演艺有限公司在意大利威尼斯、陕西西安打造的双城双场大型丝路文旅实景演艺巨作《马可·波罗》正式面向全球征集项目方案。
据了解,《马可·波罗》演艺项目计划投资1亿欧元,在威尼斯、西安两地创新地运用“双城双场”演艺模式,以马可·波罗传奇的生平故事为主线,有机结合丝路沿线的中西方文化,体现《马可·波罗》游记对欧亚及世界的影响,这是陕旅集团探索将优秀中国演艺产品推向世界的积极尝试,为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掀开新的篇章,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拓展与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经济合作交流,展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相关公司和资本的持续布局,与文化旅游演艺市场近年不仅如此来票房收入、观众人次呈现增长的趋势有关。有统计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全国旅游演艺节目台数从187台增加到268台,增长了43%;旅游演艺场次从53336场增加到85753场,增长了61%;旅游演艺观众人次从2789万人次增加到6821万人次,增长了145%;旅游演艺票房收入从22.6亿元增长到51.5亿元,增长了128%。而在业内看来,文化旅游演艺均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产业,消费者对于这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通过将二者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能激发更大的潜在价值。
正式有了如此繁荣的文旅市场群雄逐鹿,未来如何促进旅游演艺健康发展更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就在今年3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也是首个促进旅游演艺发展文件正式出台。在3月2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第一季度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周久财表示,《意见》着眼于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立足于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旅游演艺这一业态的科学发展,做出全面系统的引导和规划。
不仅如此,这份《意见》提出,将推进旅游演艺的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强调要提升创作生产水平、推进业态模式创新、壮大演艺经营主体,并明确了一系列的政策方向。比如,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支持条件成熟的旅游演艺项目向艺术教育、文创设计、展览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综合配套业态转型等。
目前,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从“1.0时代”演员与观众的单向观演关系,到“2.0时代”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观演关系,到如今的“3.0时代”已经演变为多场景、多维度的天地大舞台体验关系,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
据调查发现,现有国内旅游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旅游产品都包含了演艺项目,尤其是云南、丽江、宋城、海南等旅游资源相对更为丰富的地区,演艺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比如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杭州的《宋城千古情》、海南的《三亚千古情》等等均是国内较为出名的旅游演艺项目。这里面也包括以白居易传世名篇《长恨歌》为蓝本,在历史故事的真实发生地—西安市临潼华清宫景区采用高科技舞美灯光,将历史故事与实景演出相结合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其投资出品方就是前文提及的陕西旅游集团。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旅游演艺公司诸如“印象…、寻梦…”系列产品的不断复制推广相比,陕旅集团每台出品的演艺节目都充分挖掘各地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尊重当地旅游消费人群的习惯,有红色文化主题的《延安保育院》《黑娃演义》《12.12》《红色娘子军》,还有讲述历史文化史实的《大唐女皇》《法门往事》《出师表》……不仅在省内,陕旅集团的文旅融合演艺模式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竞相输出、落地开花,收到了广大游客和业界的一致赞许。2018文旅中国博览会期间,由道略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演出机构排行榜”中,陕西旅游集团也是成功入列。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文旅演艺产品争相斗艳、繁荣生长的背后,也存在着散客不爱、旅行社低价购买的困境。文化旅游演艺起初发展的前几年,对散客的吸引力比较大,然而,市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演艺公司和演艺项目,同质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文化旅游演艺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弱。对文化旅游演艺本身来说,如何持续不减的获取客流,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日益提升,不断让演艺产品升级换代,避免观众视觉感官疲劳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文旅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共同课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在宋城演艺中,有九成以上的游客来自于旅行社。在这样的模式下,文化旅游演艺与旅行社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由此也形成了微妙的利益链条。如何摆脱只能依靠旅行社低价拉客或者设置门票贵的高门槛这些传统的旅游营销“魔咒”,从而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在赢得广大文化旅游消费人群芳心的同时,长期抢占旅游演艺市场,这都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旅行业共同需要深思和商讨的问题。
那么针对上述症结,政、商、学以及媒体业界会否有哪些真知灼见亦或是应对措施,我们当拭目以待。